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中国)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通达先锋 > 先进典型
践行安徽精度 打造品质工程——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高标准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6-07-11 浏览:9502次 

 

 

    “安徽精度”,是我省交通建设者在实践中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安徽精度”的深入推广和践行,我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成为贯彻交通运输部“打造品质工程新理念”的推动者。其中,芜湖长江二桥项目,就是我省践行“安徽精度”的发源地、实验田。如今,“后起之秀”们正在以芜湖二桥为标杆,通过一个个“个体”精度的打造,引领着安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迈上“品质工程”新台阶。

    四月,阳光明媚,天气清爽,芜湖长江二桥建设进入了黄金时期。笔者近日来到建设现场看到,建设队伍正在高标准的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芜湖二桥已经完成投资52亿元,接近完成占总概算六成。其中,主桥南塔完成浇筑180米,北塔浇筑165米;节段梁预制完成10984榀,占总量的54.8%;安装完成669跨,约14公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16年3月31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塔首个同向回转索鞍定位施工精准完成。在现场指挥安装的中交二航局技术总工孙立军兴奋地表示,“这是目前我在桥梁建设中遇到的最简洁、最科学的索鞍。”

    据孙立军介绍,二桥设计者采用了这种新型同向回转拉索锚固方式,即拉索在桥塔上采用斜置鞍座锚固,拉索在鞍座中回转后在同侧穿出,再锚固在主梁同一截面上,巧妙的将拉索的拉力转换为压力施加在塔柱结构上,使塔柱以承压为主,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减小塔柱内的拉应力集中现象,抑制塔柱裂缝的发展,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

    孙立军所说的同向回转鞍座锚固体系正是二桥技术原创之一。随着二桥工程的逐步推进,双分肢柱式塔、轻型大悬臂、薄壁全体外预应力拼装箱梁等二桥创新正一个个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们一经面世,便赢得一阵阵喝彩。

    美国里海大学教授在参观了芜湖二桥后表示,二桥的设计,蕴含了中国人建设大桥梁的智慧,特别是工厂化生产桥梁产品,这一做法已经领先于国际水平。

    在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设计之初,二桥设计者们历经一年半时间,提出了九种桥型方案,在适应性、技术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四个方面进行比选,从桥梁的各方面做综合判断。最终选择的是现在这种主跨806米,具有分肢柱式塔、分体钢箱梁、四索面同向回转拉索、全漂浮特点的斜拉桥方案。

    这是一种全新桥型,体现了二桥建设中强烈的创新意识。2014年11月,英国伦敦BE创新奖大会,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凭借“安全、耐久、简约、美观”的建设理念,同向回转鞍座和大悬臂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箱梁为代表的领先技术,从39个国家的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获得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创新大奖——“BE创新奖”,这是我国桥梁建设工程首次荣膺这项创新大奖。

    “创新是为了解决工程实际需要,更好更快更优更省地建设工程。不是拍脑袋搞创意、而是建立在理论基础和大量的数据计算上,这是一个艰苦细致的研究和比选过程。” 回想起当初的设计时光,集团总工程师胡可感慨万千。

    2016年3月份,在二桥举办的“品质工程”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二桥在顶层设计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技术示范性桥梁”的目标,“安全、耐久、简约、美观”的理念,这些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与 “品质工程”战略高度契合,二者都用创新与发展的眼光聚焦于工程的未来,都是站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探索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本质内涵与外延,树立涵盖全寿命周期、可持续发展和适用服务等内容的新理念,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可以自豪地说,正是二桥设计者这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求索精神,使得二桥自孕育之初,就蕴含了“品质工程”的优良基因!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话形容为了实现目标和理想,以一种务实严谨的态度,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付出太多也不觉得后悔。这正是二桥建设者在工程管控上的真实写照。

为了把设计完美的展现出来,广大二桥参建者脚踏实地,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着工程实体,以实际行动描画二桥美好蓝图。

    二桥主塔高262米,为双分肢柱式塔。针对分肢柱式塔的结构和施工特点,二桥建设者提出了可以适合全塔不同部位、全天候施工条件的温控方法,创新温控措施和施工工艺,开展全塔温度全时段监测。结合海量数据和精细分析,在对温度与结构行为演化精准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复合、弹性的温控指标实施动态控制,实现温控措施的精准、高效实施,全面提升了桥塔施工品质。

    按照项目办工程部副部长赵金磊的话说,“照顾塔柱就像带小孩一样,冬天要保暖、夏季要降温,同时保暖降温还不能过,过犹不及,不能稍有闪失。”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二桥塔柱达到了大面平整、色泽均一、表面无裂纹,预埋件周围混凝土密实、平整,交界面清晰、悦目、整齐划一,与结构物形成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塔柱实现了内优外美。

    二桥项目的27.826公里引桥及接线桥梁设计为节段预制拼装箱梁桥,共需2万多榀节段梁,为此,全线共设置4座标准化节段梁工厂。

    2万多榀节段梁工厂化生产,结构尺寸误差不超过1毫米,梁体重不大于1%,这样的精度谁能保证?

    二桥人创新性的提出“四工”管理手段:人本化工人管理、规范化工点管理、精细化工艺管理和标准化工序管理。

    二桥项目办负责人认为,“按工艺流程,把每道工序进行分解到位,把事情做到极致,用制造一件艺术品的态度,去对待每榀节段梁产品。”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每个节段梁预制工厂被规划出六大功能分区,“模块化”“高精度”作业在这里得到实现。从钢筋进厂到节段梁出厂,每个环节实现了标准的“流水线”生产。一整套钢筋加工数控设备,保证了钢筋尺寸、调直、切断、弯箍等工序全部自动完成,加工效率提高了5倍,加工精度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通过“车间内模块加工、现场装配作业”的模式,将钢筋构件由大模块分解为各小模块单元,确保了钢筋骨架尺寸精确、定位准确,更是提高了钢筋骨架加工效率。

    在节段梁产品养护上,为了克服人工养护带来的不利因素,在项目办牵头下,节段梁预制技术攻关团队经过多次的试验、改进和总结,设计出了一套节段梁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该系统自2014年7月一经投入使用,便得到全线其他节段梁预制单位的赞许和推广,其QC成果《研究节段梁养护的新装置》更是喜获“2015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2014年8月,交通建设同行来到二桥看到节段梁工厂里的一幕幕场景时,大家纷纷表示,“这么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在这里的真正实现了有 ‘场’到‘厂’的转变,二桥真正实现了标准化、工厂化作业!”

    为了让关心二桥建设的人们随时掌握二桥动态和实时工程质量,二桥建设者将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相结合,架构连接设计、监管、施工、验收的信息化模型,通过公路产品登记系统、节段梁信息交互系统、施工安全管理系统(APP)等,实现项目建造全周期中的工程信息动态创建、管理、共享及自优化。

    现在,只要登录手机APP终端,二桥的安全、质量、进度等问题,就能一目了然。

    “就是要让二桥阳光透明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不要担心暴露问题,二桥是大众的二桥,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是二桥工程质量的坚强后盾,”项目办负责人解释道。

    在3年的工程管控过程中,二桥建设者先后总结出大体积砼温控精度、制造控制精度、安装控制精度、高性能砼品质精度、钢筋加工精度、线形控制精度、预埋件定位精度、信息化管控精度等“八大精度”施工指南,提炼出752条技术指标,其中高于规范的指标145条,新增指标多达60多项。

    2014年9月全省公路水运重点工程施工标准化推进(现场)会在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召开,省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在二桥项目管理经验上提炼出“安徽精度”概念——是指交通建设者在实践中提炼出的更高管理要求,即勇于创新的挑战精神,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操作行为严于规程、质量指标高于标准的执着追求。

    目前“安徽精度”已在全省范围内得以推广,也得到国家交通运输部的认可,这是二桥建设者对安徽交通事业做出的贡献。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钻研苦干,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在“蓦然回首”之际,除了小确幸的愉悦感觉之外,更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又登上了一层“高楼”。

    2016年4月份,交通运输部科技研究院的专家到二桥调研,在二桥的所见所闻,令这些专家们颇为动容,“二桥的建设者们以无比扎实的工作作风,沿着‘品质工程’的道路前行,谱写着中国桥梁建设的新篇章”。

    “项目启动以来,二桥建设者们确实付出了很多心血,做到了项目安全生产无事故,工程质量进度稳步推进,我们向既定目标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但是,目前我们还是在前进的路上。” 项目办负责人坚定地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二桥建设者要有这样的自信和淡定,建百年大桥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当前,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唯有务实苦干,心无旁骛才能让我们一起登上胜利的顶峰!”

    圆规之所以能画圆,源于圆心不变;二桥建设者之所以能站在更高的起点,源于不忘初心。

    春风拂来,二桥建设者心里充盈着踏实的喜悦:延伸的节段梁在大地上勾勒出新的年轮,长高的塔柱在蓝天下刻下前行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