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中国)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通达先锋 > 先进典型
坚持而笃定 善小而恒行
发布日期:2019-06-13 浏览:15869次 

——朱成亮主要事迹


 工作中的朱成亮——连续作战在初雪保畅一线,饿了只能在路上泡碗面_调整大小.jpg

  从2002年光荣地加入献血队伍大军,到2016年底开始献血小板,再到2017年在中华全国骨髓库留样造血干细胞、获得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颁发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他用15年的时间完成“三献”。15年,足以让人从懵懂走向成熟,15年的时间里,他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是能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发挥自己的价值,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为此,他的选择果断毅然——践行着一位志愿者对社会公益的执着笃行。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成亮。


朱成亮多年来的献血证_调整大小.jpg


初识献血,紧张的尝试

  “护士,我可以献血么,献血该做哪些事啊?”虽然一直想以绵薄之力帮助他人,却从未涉足过公益领域。怀揣着这种紧张的心情,2002年,朱成亮第一次走进合肥市中心血站。当时的他,还是合肥一所高校的大学生。在观看了一篇对献血达人的新闻报道后,他开始关注献血。从那以后,他每次路过献血站都跃跃欲试。终于在2002年底的一天,他独自一人走进了合肥市中心血站,鼓起勇气向护士询问献血的相关事项。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看着粗大的针头刺进手臂,那一瞬间的疼痛与紧张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但此后便只有坚持,从2002年至今,除了因工作出国援建的几年外,他从未间断过献血,目前累计献血量已达10200cc。


坚持献血,严格的自律

  2016年,在听说捐献成分血(血小板)只需要间隔两周或四周就可以再献,而不需要像捐献全血一样时隔半年后,朱成亮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因为这样自己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朱成亮家住合肥,平时却在六安上班,且每个月最少需要值班一次,所以每次他都要算好值班时间,或是跟同事调班,以免耽误血小板捐献。

  有一次在流动献血车上,因为没吃早饭,血糖偏低,朱成亮献血后出现头晕症状,摔倒在献血车上。由于不想再因饮食原因导致献血不成功,从那以后,他就严格控制自身饮食。有时三两朋友聚会,看别人举杯相庆,但他却坚决不喝,只是微笑着婉拒,也不说明原因,因为他知道做正确的事无需更多的解释。


捐献血小板_调整大小.jpg

配对骨髓,焦急的等待

  在坚持长期献血后,2017年,朱成亮与医生聊到了早就有所耳闻的骨髓捐赠。考虑到骨髓捐赠的复杂性,医生只是试着征询他的意见,但没想到,朱成亮却一口答应,他的爽快让医生们感到欣慰。2017年3月26日,在工作人员的联系下,朱成亮正式在中华全国骨髓库登记成功。登记后的他,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件事,用他的话说,“这是焦急的等待”,因为他想早一点将骨髓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焦急的等待也让他闹出了一个“笑话”。2018年的一天,正在办公室查阅资料的朱成亮接到了来自中华全国骨髓库的电话,拿起电话的那一刻,他激动万分,接通电话后等不及电话那头的问好,他就急着问道:“请问是我的骨髓配对成功了么?”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您好,不是配对成功,我们只是定期与捐献登记人确认联系方式。您这么期待配对成功么?”一句疑问让朱成亮从刚才的喜悦中反应过来,而他的回答和第一次献血时一样,他想让亟待救助的人得到帮助。


捐献器官,生命的延续

  无偿捐献人体器官,对于平常人来说需要一定的勇气。但作为一位从事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他的无畏勇气和胆量足以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2007年农历腊月二十六,离过年还有4天时间,身怀六甲的妻子即将临盆,但朱成亮却突然接到前往埃塞俄比亚援建的外派通知,怀着服务大局的崇高意识,他踏上了赴异国执行任务的旅程。正月初四,儿子出生,身在东非的他没能看见儿子的第一面。在国外的3年和国内的5年间,整整8年他坚守岗位,没能回家过年。这些无疑都磨练了他坚韧的毅力和坚定的勇气。

  在长期献血和捐献骨髓的过程中,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无偿捐献人体器官。2017年3月24日,他获得了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颁发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他认为想帮助更多的人就要让自己的器官发挥最后的价值,让生命得以延续。


认真工作的朱成亮——桥梁定期检查验收_调整大小.jpg

感动家人,公益的力量

  他总是说“身体发肤虽然受之父母,但是我觉得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健康,就值得,而且我的家人也非常支持我。”在无偿捐献全血、捐献血小板、造血干细胞留样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的过程中,他的举动感动了家人。他的妻子在他的影响下,也主动参与其中。每次看到他们一家三口来合肥血站,护士总是很亲切地说:“又来啦。”

  献一次血容易,难的是坚持不断地献一辈子。朱成亮曾经写下一段话鼓励自己: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哪一天不能献了。